養豬這個行業原本并沒有什么門檻,早些年許多農村的村民都會在家里養個三五頭的豬。但是現在你會發現,養豬的人越來越少了。一方面來說,現在的國家政策不在支持散養戶了,許多地區都頒布了限養禁養的法令,另一方面來說也有許多因素提高了養豬這個行業的門檻。
一、進口肉沖擊競爭壓力增大
盡管如今我國已是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如果論及科技水平以及產業的規范程度,與西方發達國家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具體到養豬行業,我國的商品豬出欄率以及母豬繁育率等重要指標與國外相比依舊有很大差距。國外生產一頭商品豬的成本要遠遠低于中國,所以這就導致了中外豬價的巨大差距。
可是許多時候國家的政策是支持進口豬肉的,數據也可以顯示出來,截止到2016年我國的進口肉口岸已經達到了50個以上,進口肉的量也是逐漸增多,去年我國全年的豬肉進口量為78萬噸,而今年光是前八個月的豬肉進口量就已經超過了110萬噸。這無疑對我國的養豬業造成了不小的沖擊。
二、抗生素濫用疾病控制困難
早些年的時候我國的養豬業面臨的疾病控制難度是遠遠低于今天的。我相信許多人應該都有這樣的體驗,小時候自己家里或是鄰居家里養頭豬幾乎都不會生病,那時候根本不知道獸用抗生素是什么東西。下時候我姥姥家每年都會養兩頭豬,從來沒有因為疾病影響過年夜吃肉。
但是現在不同了,由于我國在獸藥領域的管控比較寬松,所以許多不法商家隨意售賣不符合國家標準的獸藥產品,整個養豬業抗生素濫用的現象非常嚴重。而細菌以及病毒在這種情況下也變得越來越難以控制。如果不具備養豬技術的話,在秋季疾病高發期很有可能讓你連內褲都給賠進去。
三、養殖成本加大賺錢變困難
在2013年的時候有人對中美養豬業的成本做過分析,當時得出的結論是中國的養豬成本要比美國高40%左右,而今年的養豬成本與去年相比又提升了大約5%。所以保守估計我國目前的養豬成本要比美國高出至少50%。
此外,由于我國畜牧業的不斷發展,環保壓力也變得越來越大。于是國家也開始逐步對畜牧養殖業收稅。以養豬為例,如果規模超過500頭的話,那就得交環保稅了。所以,未來我國的養豬成本肯定是會變得更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