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作為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其死亡率居諸病之首,傳播途徑復雜多樣。除可通過豬、人、物品間的接觸來進行傳播外,當空氣中的病毒載量足夠高時甚至能成為傳播的次要途徑。非洲豬瘟雖然殺傷性十足,但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教授、國家生豬現代產業體系崗位專家張桂紅教授表示,非洲豬瘟是可防、可控的,養豬人不必過度恐慌,但也不能心存僥幸,因為目前對于該病尚無有效的防治疫苗與藥物。
所以基于傳染病控制的三個基本要素——“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群體”來看,養豬人應把防治重心放在前兩項措施上,通過良好的生物安全體系來給豬場建立有效的防疫屏障,防止非洲豬瘟病毒進入場內。
對于新建豬場,張桂紅表示如果豬場能夠做到分區飼養管理、批次化生產同時還建立隔離欄舍的話,將對非洲豬瘟的防控有很大的幫助。但有些豬場建立已久,要在這些方面做優化可能較為困難,那么這些豬場又該如何在現有的基礎上來防控非洲豬瘟呢?
張教授告訴我們:務必圍繞豬、人、車、物、媒介、飼料等6個方面,建立嚴格的生物安全體系。
一、豬方面:
養豬人在引種時一定要注意隔離和檢測,且平時要做好相關的排查工作,如果發現豬只出現體表發紺、耳朵或體表出現紫斑、毛孔出血、厭食、腹瀉等癥狀時,要提高警惕,最好是采樣送到相關的非洲豬瘟檢測實驗室進行檢測?!柏i場要慎重剖檢疑似豬只!”張桂紅特別強調,剖檢有可能會成為傳染源,風險極大,所以她建議豬場不要輕易剖檢疑似病豬。
二、人員方面:
要注重員工和外來人員的隔離,規范人員進場的流程,同時要做好相關的科普宣傳工作和加強對員工的培訓。
三、飼料方面:
豬源產品、原糧存在一定攜帶非洲豬瘟病毒的風險,所以豬場做好飼料的選擇與運輸安全管理非常重要,如果能在場內建設中轉料塔可大大降低病毒進入生產區的風險。
四、車輛方面:
要注重場內外車輛的消毒工作,特別是對于運輸車輛的控制,在進入場內的前后一定要徹底消毒清洗,而豬場也可在場內設置多個車輛消毒點,每個消毒點可配置進口高壓熱水清洗機,有條件的甚至可以建立烘干中心,張桂紅表示,消毒劑僅僅可以減少病毒的載量但還沒能完全殺滅病毒,而在72—75℃下烘干消毒15分鐘,對殺滅非洲豬瘟病毒有一定的作用。(圖1)
根據農村農業部2019年1月24日關于印發新版《非洲豬瘟疫情應急實施方案》的通知,其中附件3:非洲豬瘟消毒規范之消毒產品種類規定:最有效的消毒產品是10% 的苯及苯酚、次氯酸、強堿類及戊二醛。固選擇合適的消毒產品防控非洲豬瘟至關重要,回盛生物產品“統”,有效成分:戊二醛5%,癸甲溴銨5%,高效消毒劑,經嚴格評估和認定,對藍耳病病毒、豬流行性腹瀉病毒、非洲豬瘟病毒等有實效。對車輛消毒、帶豬消毒安全,無腐蝕。
五、污染物方面:
餐廚剩余、泔水、飲水、圈舍、衣物、用具、糞便、墊料、尸體及其產品等,務必嚴格消毒、深埋與銷毀,做到萬無一失。
六、媒介方面:
養豬人應加強豬場環境控制,杜絕鈍緣軟蜱等媒介昆蟲叮咬傳播和場區周邊豬場的臨床監控,動員周邊的豬場積極參與到非洲豬瘟的防控中,改善養豬大環境,齊心協力打好非洲豬瘟防控戰。
總之,非洲豬瘟尚無有效控制疫苗與藥物,我們務必毅然切斷以上引爆非洲豬瘟的6個導火索,它是豬場生物安全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