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豬業在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南方和北方養豬始終存在各種各樣的差異化,不論是養殖理念、養殖技術還是生產管理等各個方面。而當下,隨著環保壓力的不斷增加,養殖巨頭紛紛開始發力北方地區,那么這對于“南北差異”而言會起到什么作用呢?我們該如何看待這種豬業發展中的“南北差異”?
導致“南北差異”的原因
中國豬業南北的差異來源于幾個方面。
1、對養豬業的認知——也就是養豬理念以及對未來的看法、遠見。
2、跟經營意識和經濟的發達程度有關,在經濟社會,我們永遠追求低投入、高產出,總體而言,南方地區企業都是相當有經濟頭腦的,而且相對而言資本比較寬裕,信息傳遞相對豐滿。
3、中國養豬業在過去由于南北氣候的問題,使得北方養殖環境跟南方相比有所差距,簡單來講,同樣的養殖環境需求,北方豬場硬件設施或許成本更高,因為北方秋冬季節的氣候等問題需要更多的資金、技術等去解決。這只是基本的三方面,當然還可能有其他很多方面的因素。
基于以上三方面,所以我們必須認識到——中國養豬業的“南北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所以我們必須去面對并且去正視這種差異!
“南北差異”的改變與轉機
隨著整個行業養豬投資主體的變化(過去養殖巨頭在南方地區大力投資,現由于環保問題出現了“西移北進”趨勢),其規模被擠壓、被淘汰出去以后,中國豬業將發生巨變——
1、未來,充發揮好西北、東北、西南等地區的地域資源優勢,養豬業在北方必將全面發力;
2、養豬業飼料原料投入是個大問題,而北方地區作為重要的飼料原料產區,原料成本(玉米)差價大概在150-300元/噸,這樣來算的話,每頭豬在玉米原料方面的投入,北方相較于南方就會節約45元左右的成本,所以在飼料原料成本上,北方是具有很大優勢的。
3、西南地區雖然幾乎沒有原料成本優勢,但是西南川渝地區在豬肉消費方面,具有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的優勢,熱鮮肉在西南地區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所以西南地區也是未來中國養豬的的一大優勢區域。
綜上所述,大企業、行業龍頭擁有了資本、規模、人才和技術管理優勢,但是被地域環境問題所限制;那么,在北方,養豬企業擁有了人才、技術、規模和資金,就擁有了巨大的發展潛力,未來一定會發展的很好。
所以,當下,這種差異還客觀存在,我們必須去正視它。但是,在未來中國養豬業的差異化會越來越小,每個公司都會發揮自己的特長,打造區域優勢,最終將養豬事業做大做強!